答:春節是正月初一,闔家團圓的日子,元宵節是正月十五,吃元宵鬧龍燈。
清明節是公歷四月五日前后,祭祖思遠。端午節是五月五,紀念屈原。
七夕節是七月七,有情人終成眷屬,中秋節是八月十五日,賞月人團圓。
重陽(yáng)節是農歷九月九,是尊老、敬老、愛(ài)老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。
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夕,這天要放鞭炮、貼春聯(lián)、點(diǎn)燈守歲。
中國信奉的傳統節日?
1、除夕(歲末的最后一晚):闔家團圓,辭舊迎新;
2、春節:(正月初一):有貼春聯(lián),給壓歲錢(qián)等習俗;
3、元宵節(正月十五):有賞花燈、吃湯圓等習俗。
4、龍抬頭:(二月初二):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;
5、上巳節:(三月初三):有春浴、踏青等習俗;
6、清明節(公歷4月5日前后):有踏青郊游、掃墓祭祖的習俗。
7、端午節(五月初五):有吃粽子、賽龍舟等習俗;
8、七夕節(七月初七):被視為中國本土的“情人節”;
9、中元節(七月十五):俗稱(chēng)七月半、祭祖節;
10、中秋節(八月十五):有賞月、吃月餅等習俗;
11、重陽(yáng)節(九月初九):登高賞秋,感恩敬老
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與習俗?
1.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
蒙古語(yǔ)意為“游戲”或“娛樂(lè )”。。隨著(zhù)時(shí)代的發(fā)展,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(lè )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(dòng)和物資交流活動(dòng)?;顒?dòng)內容除了傳統的“男子三競技”摔跤、賽馬和射箭還有文藝演出、田徑比賽和各類(lèi)經(jīng)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、物資交流等。
2.傣族潑水節
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,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,一般持續3至7天。
3.回族有三大節日,即開(kāi)齋節、古爾邦節、圣紀節
這三個(gè)節日都是宗教節日。開(kāi)齋節也叫“爾德”節,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。古爾邦節,開(kāi)齋節后第70天,是古爾邦節。古爾邦節也稱(chēng)“宰牲節”,這一天要沐浴凈身,室內焚香,齋戒半日。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(huì )禮,向麥加叩拜,請阿訇宰牲部分分贈親友、濟貧施舍;圣紀節,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,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,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。紀念活動(dòng)一般在清真寺舉行,要誦經(jīng)演說(shuō),講述圣績(jì)。
4.藏族采花節
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,節期兩天。傳說(shuō),是為了紀念很久以前教當地人們開(kāi)荒種地、織布縫衣,采花為人們治病的一個(gè)女子,慢慢形成了采花節。
5.彝族、白族、納西族、基諾族、拉祜族火把節
火把節是的古老傳統節日,大多是在農歷六月二十四,主要活動(dòng)有斗牛、斗羊、斗雞、賽馬、摔跤、歌舞表演、選美等。在新時(shí)代,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形式。
拓展資料
我國一共有56個(gè)少數民族,一共有兩個(gè)特點(diǎn):第一,小聚居和大雜居。第二,分布范圍廣,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邊疆地區。